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欢迎您!

学院概况

社联二维码

学生会二维码

学科建设平台
省十二五优势专业
发布时间:2019-11-07 10:31:59      点击次数:

浙江省十三五优势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根据《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浙发改规划〔20111358号)和《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浙教高科〔2011153号)、《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期间全面提高本科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浙教高教〔2011170号)等文件精神,浙江省实施十二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旨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注重内涵发展,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切实推进培养模式、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整体提升,建设形成一批教育观念先进、改革成效显著、特色更加鲜明的专业点,引领示范本校其他专业或同类高校相关专业的改革与建设。我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获得立项建设。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坚持特色与错位发展,率先提出和实践了“‘实学实效’教育,造就具国际视野的做人实在、做事实干、做学问实用的‘三实’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率先提出和培育了“农副产品生化制造”学科专业特色,获得了跨越式发展。

1、教学建设与学生工作

2009年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获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09年获省级教学团队1个,2011年获省精品课程1门,2007年来获省教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省部级教改项目4项。

重整课程体系,企业实践时间增至1学年,实践环节学分增至44.1%,主编参编教材5册,07年来学校投入教学建设经费1050万元,建设了教学实验室2500平米,均评为省级合格实验室,并建立了省内唯一的农副产品生化制造中试工程实验实训平台1500平米,申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

2011年获批我校首批一本招生专业,就业率五年超95%,专业相关就业70%以上,毕业生社会声誉好,考研录取率五年全校第一;获国际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化工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华东赛区一等奖、省新苗计划等国家、省级科技活动89人次。

2、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

本专业于200712月获批省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2009年获批首批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农副产品生化制造团队),2009年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建设点,联合招收研究生4届,2014年获得自主招收研究生资格,首批14名研究生设立入学。2011年省应用化学重点学科以考核优异通过验收并申报了化学工程与技术省重点一级学科,2011年获得化学工程与技术省级重点学科。

五年来,完成和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纵向59项,横向78项,到校经费3200万元,省部级科技奖5项和厅局级科技奖4项,受理授权发明专利36项,论文302篇,三大检索71篇。

3、产学、国际合作与师资团队

2008年获首批省法人科技特派员和省团队科技特派员并于2011年获省优秀团队科技特派员,07年来与上市企业“浙江赞宇”、世界最大山梨酸制造企业“宁波王龙”等11家龙头企业建立了实践、就业和科研基地。

2008年与德国三所高校联合成立“中德ZEHN联合研究院”并于2009年获批为省引进大院名所共建科技创新载体,主办或承办国内外学术会议5次,出国高访5人,“2+3中德联合培养学生23人。

教师28人,正高职称10人,博士11人,硕导6人,“双师型”50%,海外背景36%,新增151人才一层次、全国教育系统职业道德建设标兵、省优秀教师、省教坛新秀等8人次,担任省化工学会常务理事等社会学术职务18人次。聘请海内外资深工程师、知名学者、科技型企业家为兼职教授28人,并作课程教学128人次。

4、本专业的特色

1)“三实”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创新特色

率先提出和实践了‘实学实效’教育,强化‘三基’培养,造就国际视野的做人实在、做事实干、做学问实用的‘三实’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工程、工艺、设计和多学科交叉等方面基本知识,生产、研发、检测和管理等方面基本能力,国际化视野、企业家精神、市场头脑和创新思维等基本素质培养等三基培养。做事当中体现做人,做事依靠做人保证,做事以做学问支撑。就业率五年超95%,专业相关就业70%以上,毕业生社会声誉好。

2)培育新兴交叉学科和打造“两师”结合师资创新特色

将化学工程与技术服务农副产品生物质资源高值转化新兴领域,与矿物质资源化工等传统专业方向错位和差异化发展,率先提出和培育了农副产品生化制造新兴交叉学科,支撑专业发展。打造工程背景的教师和企业的工程师“两师”结合师资队伍,构建具企业背景、海外背景专职教师团队,聘请企业资深工程师为兼职教师团队,保障“三实”人才培养。

5、专业教学教育理念

本专业制定了学科专业发展的空间布局规划(学科专业一体化发展空间布局总规划、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三实”人才培养发展空间布局子规划、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特色方向“农副产品生化制造”发展空间布局子规划等)。

本专业人才服务面向定位:融入浙江,面向全国,服务传统化工制造业和农副产品生化制造业;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农副产品生化制造等新兴产业第一线培养紧缺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三实创新创业人才。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实学实效教育,强化三基培养,造就具有国际视野的三实创新创业人才。本专业贯彻学校确立的学以致用、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该人才培养目标以工程、工艺、设计、综合系统集成能力为导向,做人、做事、做学问相结合,做事当中体现做人,做事依靠做人保证,做事以做学问支撑,注重科学人文精神,特别是企业家精神学习和企业文化熏陶,既要成才,更要成人。

本专业强化三基培养,构建了基于课程的培养目标实施路径,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革,加强工程实学推动实践教学,紧紧地在产学研合作载体中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锻炼和培养工程背景的教师和企业的工程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倡导“科学、人文、和谐、创新”的学院文化和精神,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育活动,培育生化学院“大师精神、大爱情怀”教风。

6、专业建设近五年取得的主要教学成果

2007年,本专业获批省级重点专业建设点;

2007年,获浙江省第五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9年,本专业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2009年,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建设点;

2009年,“物理化学和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团队”获省高校教学团队;

2010年,本专业获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2010年,“有机化学实验”获省级精品课程;

2010年,申报农副产品生化制造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2011年,申报精细化学品过程工程技术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2011年,本专业成为我校首批两个一本招生专业之一;

2013年,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2014年,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联系地址:杭州市留和路318号 浙江科技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轻工学院

联 系 人:陈老师

联系电话:0571-85070368

编:310023

址:http://shqg.zust.edu.cn

 

 

 





上一篇: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试点专
下一篇: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浙江科技大学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xcb@zust.edu.cn  浙ICP备11051284号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留和路318号浙江科技大学习得园C2-6楼 邮编:310023 电话:(0571)85070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