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欢迎您!

学院概况

社联二维码

学生会二维码

学科建设平台
一级学科硕士点
发布时间:2019-11-07 10:29:14      点击次数: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

1、简况

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依托浙江省农产品生物与化学加工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农副产品生化制造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浙江省引进大院名校创新载体-中德ZEHN联合研究院、首批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浙江省“十二五”优势专业等学科平台,强化农林生物质资源化学加工、生物加工、加工过程工程和加工工艺等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及相关应用基础研究。重点研究以农林生物质资源替代日益稀缺的矿物质资源为研究对象,经由化学反应或生物反应实现农林生物质的高效绿色转化,采用过程与工艺技术实现产品提纯和形态加工等,研究开发生物源绿色化学品等,在农林生物质资源高效绿色转化研究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在该领域的人才培养、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授权学科汇聚了一支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研究生指导教师团队,其中正高20人、副高37人、博士43人,同时聘请法国药科院院士张勇民教授、中科院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椿范立教授等30余位国际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近年来,学科共承担国家863计划子项目、国家科技支撑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等科研项目288项,其中国家级18项、省部级60项。近五年来学科在《J. Agric. Food Chem》、《Journal of catalysis》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三大索引收录128篇,出版专著及教材11部,申请发明专利65项,授权17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11项。

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学位授权学科负责人:毛建卫教授级高工,硕导。

浙江科技学院校党委委员,校宣传部部长。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浙江省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农副产品生化制造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首席领头人,浙江省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中德ZEHN联合研究院中方院长,浙江省重点一级学科带头人,首批浙江省法人和团队科技特派员首席专家等,曾多次赴德国、日本、新加坡、巴西等国家学术交流和访问。毛建卫教授率先提出和培育了农副产品生化制造学科特色体系,主要研究对农副产品原料、农产加工副产物和农林废弃物资源实现提取分离、生物和化学转化,开发生物源绿色产品等。承担和完成国家重点星火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省重大科技专项等省部级科技项目及产业化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5项,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授权9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著作和教材3部,已与其他教学、科研单位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5名。

2、二级学科学位点

   化学工程(081701

   化学工艺(081702

   生物化工(081703

   应用化学(081704

   工业催化(081705

农业生物资源工程与应用(0817Z01

3、特色研究方向

1)化学工程二级学科方向

特色研究方向为农林生物质生化制造过程工程技术,重点开展农林生物质资源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转化过程中运动、传递、反应及其相互关系等研究,创新化学工程技术,实现农林生物质资源加工的物质提纯、形态转变;重点研究领域为分离工程和反应工程等;着重在反馈式离子膜分离技术、分子蒸馏技术、超临界技术、超声波过程强化技术、微波真空冷干技术、流化床生物质厌氧发酵技术、浆态床生物质反应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方面进行了创新性前沿探索和研究开发,产生了一批创新成果。

2)应用化学二级学科方向

特色研究方向为农林生物质化学加工技术,重点开展农林生物质资源化学转化过程的共同规律与共性技术的研究,通过化学反应与分离技术,实现农林生物质资源的化学转化和综合利用。重点研究领域为功能成分结构特性、分子水平提取、分子改性修饰与组装等。着重在生物基糖化合物分子修饰、生物质高压催化氢化与氢解转化、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三素拆分与高值转化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前沿探索和研究开发,并取得了系列有影响的创新成果。

3)生物化工二级学科方向

特色研究方向为农林生物质生物加工技术,重点开展农林生物质资源生物转化过程的共同规律与共性技术等研究,通过生物反应与分离技术的创新,实现农林生物质资源的生物转化和综合利用。重点研究领域为酶工程、现代发酵工程等,通过内外源酶和内外源菌生物转化,开发高值生物源生物化学品、生物源食品添加剂与配料等,着重在功能氨基酸、功能性含硫活性物、功能性生物色素等生物基活性物方面进行了创新性前沿探索和研究开发,取得了一些突破性成果。

4)化学工艺二级学科方向

特色研究方向为农林生物质生化制造过程工艺技术,重点开展利用化学工艺基本理论和知识,解决生物质资源物理、化学和生物转化的实验室成果产业化的工艺技术问题,研究生物质原料经过反应转变为产品的方法与过程,开发创建清洁高效的加工过程工艺、流程和装备、设计与模拟优化等。重点研究领域为绿色工艺与装备、仿真模拟与工艺优化等,着重在植物多酚活性化合物系列、功能性含硫活性物系列、植物源卟啉类化合物系列、氨基酸和肽类活性化合物系列等生物基新产品过程工艺及装备集成开发和产业化方面进行了创新性前沿探索和研究开发,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5 工业催化二级学科研究方向

特色方向为生物催化与转化、酶工程、天然产物的化学修饰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石化基和生物基新材料新能源的研究;反应催化剂及合成手段的研究;碳一化学品的催化转化;生物质基清洁能源研究;催化剂及多项催化反应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催化化学、材料化学、催化材料处理工业废水等研究。

6)农业生物资源工程与应用研究方向

本学位点着力于农林业初级物、副产物、废弃物等为主的生物质资源替代日益紧缺的化石质资源,通过化学技术、生物技术、 过程工程技术等三个方面共性关键技术的突破,围绕生物质材料与化学品、 生物质清洁能源、生物源食品与医药等三个特色研究方向,在前瞻性科学与核心技术、产业共性与关键技术等层面进行多学科、跨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立足于 “不与人争粮糖油果蔬,不与粮糖油果蔬争地” 的生物质资源,立足于生物质资源全生物利用、全过程利用、 高值化利用,使生物质资源利用向分子与基因水平层次提升,向化学与生物绿色制造纵深推进,向紧缺资源替代方向发展,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业、食品工业、轻化工业等传统工业向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转型升级。

 

 

 

 

 

 

 

 

1   学位点研究生学术交流

 

 

 

 

 

 

 

 

2   学位点研究生现场学习

3、学院领导看望研究生新生

4   2010级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现场

 

 


联系地址:杭州市留和路318号 浙江科技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轻工学院

联 系 人:楼老师

联系电话:0571-85070375

   编:310023

   E - mailloujianzust@126.com

       址:http://shqg.zust.edu.cn

 


上一篇:中德ZEHN联合研究院
下一篇:省“十二五”重点一级学科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浙江科技大学 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  xcb@zust.edu.cn  浙ICP备11051284号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留和路318号浙江科技大学习得园C2-6楼 邮编:310023 电话:(0571)85070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