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化学院油脂与蛋白营养健康团队在国际高水平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一区,TOP)发表题为“Soybean Sprout Peptides Alleviate Obesity via PI3K-Akt and JAK-STAT Pathway Modulation, Gut Microbiota Regulation, and Metabolic Reprogramming”的封面论文(doi: 10.1021/acs.jafc.5c00695),吴轶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王伟研究员为第一通讯作者,浙江科技大学为第一单位。该研究受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LZ22C200006)、浙江省高层次特殊人才支持计划(ZJWR0308016)等项目支持。

大豆萌芽肽(Soybean Sprout Peptides, SSP)作为源自萌发大豆的活性成分,在抗肥胖方面展现出显著潜力。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体内实验相结合的综合方法,系统探索了SSP的作用机制。研究通过UPLC-Orbitrap-MS/MS技术鉴定了SSP的氨基酸序列,并利用PeptideRanker预测其生物活性。网络药理学分析挖掘出SSP的关键作用靶点包括AKT1、SRC、STAT3、ESR1、FOS和NFKB1,这些靶点与PI3K-Akt和JAK-STAT等信号通路密切相关。分子对接进一步验证了SSP与这些靶点之间的强结合能力。在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模型中,SSP显著抑制了体重增加、腹部脂肪积累以及血脂异常。同时,SSP可通过恢复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的比例、减少致病菌群,调节肠道微生物组成。粪便代谢组学结果显示,SSP能够缓解氧化应激、改善氨基酸代谢共同促进其抗肥胖效果。本研究通过计算生物学与实验研究相结合,为SSP作为功能性食品或营养保健品用于预防和管理肥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本研究首次从系统机制层面对SSP的抗肥胖作用进行了深入探索,揭示了其通过调控多个代谢通路、靶向关键蛋白、干预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的综合作用模式。研究不仅为SSP作为天然、低毒的抗肥胖功能因子提供了科学支持,也为未来开发以大豆芽肽为基础的功能食品和营养干预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框架。该成果由油脂与蛋白营养健康研究团队完成,团队立足于“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理念,长期致力于食品油脂与蛋白质营养健康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与核心技术攻关,近年来牵头建设了2个省部级平台,多项科研成果成功实现产业化转化,在创新产品研发与服务大健康产业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
文稿:吴轶 初审:付阳 终审:路胜利